安徽在线,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安徽在线

北科学子齐聚溯源调研,千年宣纸引领乡村振兴

来源:时间:2022-08-15 17:43:07 阅读:-

2022年8月2日,北京科技大学寻梦故里徽文化调研皖忆实践团响应《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同时响应习总书记所说的“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型发展”,怀着为乡村文化振兴和非遗传承贡献力量的信念,前往安徽省宣城市开展关于宣纸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置身宣纸园林,感受制纸技艺

抵达宣城后,实践队首先前往中国宣纸文化园进行参观,在相关工作人员带领下,了解了宣纸制作的具体流程,文化园为大家提供了部分步骤的展示与介绍,队员们纷纷惊叹于制作工艺的精湛,仔细倾听。为加强合作交流,每年还会举办大型书画展览活动,园内可以参观宣纸相关手艺人传承历史,感受宣纸技艺的复杂与珍贵,更是藏有明清时期留存至今不朽的宣纸,正印证了宣纸千年不腐的说法。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分别采访了负责各个步骤的工人师傅,向他们询问这一步骤有关难点与讲究,他们接受采访时都提到这些步骤的精细程度要求非常之高,负责剪纸的师傅同时也是对宣纸品质的最后一关把控,多年的技艺让她能摸出纸张的厚薄是否合格,不合格的会被回收再进行一遍制浆再次投入生产,保证质量的同时又不会产生浪费现象。


图片1.jpg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宣纸原材料沙田稻草的选材。实践队供图

周东红老师是捞纸技术的传承人,也是被国家认可的大国工匠,在得到这样的荣誉后,他一样坚守岗位,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量,和其他工人师傅一起工作。在得知实践队采访意愿后,欣然接受采访。采访中周老师提到:他1988年正式开始工作,作为泾县本地人,他最初学这门手艺是为了谋生,但学习和了解之后知道了宣纸是一项中国传统文化,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特别是捞纸工艺,传承到现在已有1000多年历史,由此才更加珍惜和看重这一门技艺。值得一提的是,捞纸是宣纸制作108道工艺里最困难的一道工序,难在纸浆浓度是变化浮动的,需要“掌帘”师傅和“抬帘”师傅共同配合才能控制好纸的厚薄。周东红老师表示,通过多年的打磨,他已经能做到每张纸的重量的误差不超过一克。能取得这样的成果,还是在于多年练习而得出的丰富经验。“近年来政府对捞纸技艺越发重视,大家也更加关心宣纸这一项传统文化,形势有了可喜的变化。”在采访队员问到关于宣纸的未来前景时,周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采访完周东红老师之后,队员们在捞纸车间亲自体验了捞纸的过程,由工人师傅带领,工人师傅和队员各站在方形水缸的两侧,各用一根长而扁平的木片将铺好宣纸的竹筛两侧压实。接下来听从师傅的指挥,队员们与师傅合力把竹筛放到水中,保持在表面恰好与水面接触的状态,往上一抬;之后又将竹筛左倾约60°,三分之一没入水面,再次抬上来,就完成了一次简单的捞纸。体验之后,实践队成员表示,捞纸过程看似简单,但实践起来却极为复杂,在水中将这么大面积的竹板捞起还需要一定的力气。


图片2.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体验捞纸过程。实践队供图

探寻宣纸原料,深入挖掘分析

“为什么宣纸只能产自中国泾县?”带着这种疑问,8月4日,实践队成员前往榔桥镇河西村郑村原料厂,进一步了解宣纸原材料的加工和制作过程。肖厂长带领实践队成员大体参观了原料厂,当队员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宣纸以皖南特产青檀树为主要原料,加上适量稻草,经过浸泡、灰腌、蒸煮、洗净、漂白等十八道工序,历时一年以上,才可完成原料准备。”肖厂长说,这正是泾县的独特之处。原料厂建在鹅卵石山里,因缺少树木阻挡,每当太阳出来,气温便变得滚烫,在炎热的夏天,工人们只能夜里两三点钟干活,清晨收工,极其艰辛。参观时正值高温放假,但幸运的是我们仍遇到一位前来将蒸煮过一次的沙田稻草翻面的工人,并记录下影像。

在采访完肖厂长之后,队员们了解到,宣纸市场局限性依然很大,因为它受众群体比较小,初学书画者皆用书画纸,达到一定水平后才能使用宣纸。而现在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很少,如原料厂的工人皆为70后,面临后继无人的状况。队员们提到若是没有年轻人来继承是否有解决办法,肖厂长给出两条思路,一是使用缆车将稻草运上、下山,可以减少人工劳作的工作量;二是通过技术减少工作量,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待遇等,用来吸引年轻力量。“但这些仍需资金和时间支持,需从产业结构上进行调整。”肖厂长眼神中充满对未来的期望。


图片3.png


图为肖厂长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工厂并讲解沙田稻草的选择。实践团供图

“年轻人是新时代的希望,只有年轻人更多地加入到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的队伍来,才会使这些技艺真正地永垂不朽。”这是肖厂长对队员们的期望。五天的时间,实践队成员完成了对宣纸的总体调研,并深入思考,提出宣纸的创造性发展、创新型转化。中国青年人要以传统文化为骄傲,提高文化自信,传承其中的“工匠精神”,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下,北科人定坚守初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来自新时代的乡村力量。

(北京科技大学 文/杜果 图/赵国宇)



推荐阅读:叶紫网